.gif)
.gif)
.gif)
.gif)
此外拉脫維亞的首都 :里加(Riga)也是必訪的景點,有「小巴黎」之稱的里加,是中世紀「漢薩同盟」重要的城市,「里加,北方之巴黎」:被尊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英國全能作家葛林Graham Greene,在西元一九三四年從德國伯林搭火車抵達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時,在他的記事簿所寫下的讚美詩句。而里加的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部份到拉脫維亞,通常只會去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這次還去了國人很少去的錫古爾達古鎮、高亞國家公園與包斯卡,其美麗的景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難以忘懷,不得不說這趟旅程拉脫維亞是讓我驚豔的國度,什麼都好就只有一點很難忍受的就是他們的道路狀況其差無比,坑坑疤疤,東補一塊西補一塊,從這項基礎建設可知他們的經濟狀況不好,詳細請見下面的介紹與多到爆炸的照片分享(已經刪掉不少,還是爆多
),此外文章最後一樣有一份驚喜之禮送給各位
。
.gif)
.gif)

拉脫維亞共和國(拉脫維亞語Latvijas Republika)。國名源自民族語,義為「鎧甲」、「金屬製的服裝」。位於東北歐,是波羅的海三國居於中間位置的國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於1991年獨立。西鄰波羅的海,與在其北方的愛沙尼亞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方則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二國相鄰。。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樣,是2000年前印歐民族來到波羅的海之後僅存的兩支部族。歷史上,德國、瑞典、波蘭及俄羅斯都曾統治過拉脫維亞,因此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個多元民族國家,目前人口中拉脫維亞人佔6成,俄羅斯人約佔3成。拉脫維亞是單一制國家,由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組成。拉脫維亞人屬於波羅的人,文化上接近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和利沃尼亞人是拉脫維亞的原著民族。拉脫維亞語屬於印歐語系。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是波羅的語族僅存的語言。
18世紀時,俄國從瑞典和波蘭獲取了現在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獲得獨立。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併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爲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拉脫維亞再次宣佈獨立。自獨立以來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和其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一樣,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組織,2007年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地理上,拉脫維亞全境地勢低平,主要地貌為丘陵和平原,雖地處高緯度區域,卻是波羅地海唯一的不結凍港口,加上拉脫維亞位居波羅的海地理中心區位,長期自然成為西方及東方廣闊市場轉運的中心。。重要河流有道加瓦河、利耶盧佩河和高亞河。森林覆蓋率達38%,工農業基礎較好,工業在波羅的海三國居首位,農業居第二位。於1993年發行拉特 (Latvian Lat/LVL)作為自己國家的貨幣,曾是全球最值錢的貨幣之一。在2014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第十八個使用歐元的歐盟國家。
這一篇要介紹的拉脫維亞的景點有 :
1) 錫古爾達古鎮 (Sigulda) :
位在高哈河谷地形上一處秀麗小鄉鎮,河的兩岸淺紅色砂岩形成陡峭的岩石和洞窟,是熱門的旅遊地點。
2) 圖雷達城堡 (Turaida Castle) :
圖雷達城堡興建於13 世紀,是取「上帝的花園」之意(Turaida 在拉脫維亞語中解作 「God's garden」)來命名,現在內部成為博物館,她的塔樓早已成為觀光客欣賞四周風景的最好地點,附近的河流、樹木一一盡收眼底。
3) 高亞國家公園 (Gauja National Park) :
拉脫維亞第一座國家公園,如詩如畫的峻峭景象宛若人間仙境。
4) 里加 (Riga) :
拉脫維亞首都,老城區內曲折窄巷、鋪石古徑,有「小巴黎」之稱。
5) 倫達爾宮 (Rundale Place) :
波羅的海地區最華麗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宮殿,號稱可以跟俄羅斯的冬宮媲美。
6) 包斯卡 (Bauska) : 歷史與人文的古城。 7) 驚喜之禮
.gif)
.gif)
1) 圖雷達城堡 (Turaida) :
圖拉達城堡(Turaida Castle) 在拉脫維亞語中解作 "God's garden"是取「上帝的花園」之意來命名,該城堡以紅磚式歌德式建於1214年,防禦工事的建設和發展持續到17世紀,之後城堡開始失去其戰略重要性。於是在1776年的大火嚴重損壞後不再重建,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廢墟。現在內部成為博物館,她的塔樓陳列從地底挖掘出與城堡相關的歷史文物,爬上城堡的最高處,塔頂因古時有防禦的功能,在 360 度都有開小口可以俯瞰城堡四周,查看是否有敵人接近,而如今這個塔樓早已成為觀光客欣賞四周風景的最好地點,附近的河流、樹木一一盡收眼底。
在1991年恢復拉脫維亞獨立後,錫古爾達建立許多公共紀念碑和公園,每年夏天在城堡露天音樂廳傳統的歌劇節。 冬天則有該國最大之滑雪基地。由於錫古爾達是個很清幽的小鎮,鎮上居民大約只有一萬多人,加上正位於高亞國家公園邊緣,距離首都里加也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所以在夏季時,此處將會轉變成為旅客眾多的觀光小鎮,不過由於到訪期間正是春末夏初,整個觀光人潮尚未湧入,故更顯其寧靜。
Gutmanis洞穴:
位於Sigulda的和Turaida城堡之間的半路上,這是深19米,寬 12米,高10米之洞穴。 這個洞穴有一個拉脫維亞的悲劇的愛情故事。
據傳說,約在西元1600年,一個小女孩Maija,她是一個孤兒女孩,在一場戰鬥後被Turaida城堡之員工發現並扶養了她。幾年後Maija長成了一個遠近馳名的美女,她愛上的城堡之園丁Viktor,並在此山洞裡多次約會。之後一位波蘭士兵愛上了她,但她拒絕了他,因為她已經訂婚。 波蘭士兵使用偽造的Viktor的信將她騙到洞穴中,並計劃強姦她。當Maija來到洞穴中,發現是波蘭士兵在等她時便情急生智從脖子上解下圍巾,並對軍官說這條圍巾是一個“神奇的圍巾”,有魔法可以保護擁有者刀槍不入,條件是放她走。她可以將圍巾送給士兵,為了取信於士兵,Maija把它圍在脖子上。士兵用劍切斷了圍巾同時殺死了女孩。當然士兵後來被抓住了且被絞死。 (又是一有傳說之洞穴,如果沒有此傳說或許也不會有觀光客來吧!!!)
現今此地就躺著當年的美女,而墳墓也被命名為Turaida Rose之墓
3) 高亞國家公園 (Gauja National Park) :
高亞國家公園 (Gauja National Park) ,成立於1973年,是拉脫維亞四個國家公園中最早也是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大約是100公里長,50公里寬。
Gauja National Park (GNP) was established in 1973 and it occupies a territory of 91 745 ha. The most picturesque part of the Gauja ancient valley is from Valmiera to Murjāņi, where the valley is 20 metres deep at Valmiera and 85 metres deep at Sigulda, while the river span at times exceeds 2.5 km.
This 95.3 km long section of the Gauja is distinguished for its impressive diversity of natur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monuments. GNP is a “Natura 2000” territory which is established to protect the ancient valley of the Gauja River and the unique natural values of its environs,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both recreational and nature protection in the territory. There are also several detached areas that have special biological value – the areas of Nurmižu Gravis, Roču forest, Inciems ancient banks and Sudas marsh reservation.
4) 里加 (Riga) :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是三個波羅的海國家Baltic states中最大的一個城市,位於國境內最大河流道加瓦河Daugava 總長一千零五公里,流經拉脫維亞長達三五二公里,注入里加灣的入海口處,主要市區沿河兩岸發展,行政區域面積為三零七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約八十萬人,佔拉脫維亞近三分之一,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樞紐城市和療養避暑的勝地,也是國內主要之經濟及文化重鎮。
里加在中世紀時也是漢薩同盟 (Hanseatic League) 的一個主要中心,因此緣故,德國、瑞典、波蘭及俄羅斯等不同國家的人頻繁進出,甚至落地生根,目前里加的人口中拉脫維亞人不到一半。它同中歐和東歐的貿易在西元十三至十五世紀達到繁榮,儘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築受到火災和戰爭的破壞,它中世紀中心的城市建築仍然反映了這種繁榮;西元十九世紀里加成為了重要的東歐經濟中心,中世紀城鎮中心與市郊結構成熟,風格從開始的古典木制建築轉入新藝術Jugendstil風格,因此里加被認為是歐洲最精美的新藝術Art Nouveau建築風格的中心能與其媲美的城市只有維也納、布拉格和巴塞隆納。西元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里加歷史中心The Historic Centre of Riga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今天的里加分作新城區和舊城區兩部份,城堡、教堂、民族公園等均聚集在舊里加﹔而新里加則是較現代化的區域,高樓大廈、購物中心等林立。舊城區面積只有五十公頃,青石鋪成的小路雖狹窄曲折,但四通八達,有著中古時代特徵的建築隨處可見,步入老城恍如時光倒流回中世紀。
文化上,里加似乎更接近西歐,自從1201年亞伯特主教建立了里加城之後,里加在音樂、藝術、文學及建築的發展,一直隨著西歐的脈絡前進。特別在建築方面,里加可說是一座建築博物館,不只是舊城區保留的哥德、文藝復興及巴洛克等風格的中世紀建築,19世紀末在市中心發展出來的新藝術建築(Art Noveau)及木造建築,都成為里加獨一無二的城市景觀及價值。
這座童話般的城市一度被稱為東歐的巴黎,然而因發展過於迅速,玻璃帷幕的旅館、精品店、商業據點不斷進駐,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鄭重提出警告,如果里加不能控制這種發展,將不惜撤除其世界遺產的資格。儘管如此,遊客來到里加不只是看建築,寬闊的公園、豐富多元的博物館和藝廊、世界級的歌劇和音樂會、以及多姿多采的市集、購物街、咖啡廳、特色餐廳、酒吧夜生活…,里加始終是一座吸引力十足的城市。
令人嘆為觀止的隆黛爾宮,是由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宮殿和美麗如畫的巨大花園所組成的完美合體。它的歷史包覆著愛情的美麗光環,這是俄羅斯女皇安娜送給她的摯愛─厄恩斯特‧約翰‧畢隆的夏宮。1730年安娜登上女皇寶座之後,延攬當時俄羅斯宮廷最傑出的義大利建築師 Francesco Bartolomeo Rastrelli (1700 – 1771),著手為畢隆在Rundāle設計一座宮殿,實際興建於1736至1740年間。Rastrelli 這位天才大師的代表作包括聖彼得堡的夏宮及凱薩琳宮,以奢華瑰麗及豐饒的裝置聞名。
隆黛爾宮的興建工程,因為女皇安娜的逝世及畢隆的流放,整整停頓了20年之久。直到凱薩琳大帝登基赦免了畢隆恢復其柯爾藍公爵爵位,年逾70的畢隆於1764年回到隆黛爾,才又重新啟動後續工程。大部分的內部裝置,是在1765至1768年間,由來自柏林的雕刻家 Johann Michael Graff、義大利畫家 Francesco Martini 和 Carlo Zucchi合力打造完成。是拉脫維亞最華麗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宮殿。
1772年畢隆死後,其子彼得‧畢隆(Peter von Biron)繼承了隆黛爾宮及柯爾藍公爵爵位,之後於1795年將柯爾蘭公國的統治權獻給俄羅斯女皇凱薩琳大帝,自此柯爾蘭併入帝俄版圖。
隨後,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1729 – 1796)把隆黛爾宮贈予她的小情人─俄羅斯貴族祖伯夫(Platon Alexandrovich Zubov,1767 – 1822,世襲神聖羅馬帝國王子)。凱薩琳大帝的情人一任接著一任,及至生命終點未曾間斷,Zubov是她的最後一任情人,整整比她年輕38歲,與她關係密切影響至深,也是她執政最後幾年俄羅斯最有權勢的男人。1822年Zubov王子過世後,他年輕的遺孀Thekla Walentinowicz改嫁Shuvalov伯爵,隆黛爾宮遂成為Shuvalov家族的產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隆黛爾宮曾作為醫院及德軍指揮所。宮殿在1919年的拉脫維亞獨立戰爭中嚴重損毀,1933年由國家歷史博物館接收修復。1972年整建裝修後成為獨立的歷史博物館,目前138個房間中有40間開放參觀。
Reference from : 俄羅斯女皇 情寄 隆黛爾宮(拉脫維亞)
隆黛爾宮幾乎可以說是波羅的海地區最華麗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宮殿,號稱可以跟俄羅斯的冬宮媲美,但是這趟旅行最遺憾的就是去的那天剛好巧遇隆黛爾宮的週年紀念日,館內不對外開放,無法一虧館內的華麗雕飾與金碧輝煌的豪華聽室,這是這趟旅行的最大遺珠之憾。
6) 包斯卡 (Bauska) : 歷史與人文的古城。 包斯卡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穆沙河和內穆內利斯河的匯流點,距離首都里加66公里,毗鄰與立陶宛接壤的邊境,始建於1443年,面積6.1平方公里,包斯卡是一座歷史與人文的古城 最著名的景點有隆黛爾宮 (Rundale Place) 與包斯卡城堡(Bauska Castle)。 #1 雖然一早起來天氣有點陰陰的,但是一早就看到如此的美景,也覺得欣慰了。













#14 圖雷達城堡 (Turaida Castle)

#15 圖雷達城堡 (Turaida Castle)









































#56 貓屋屋頂上生氣的貓。

#57

#58 在聖約翰教堂和聖彼得教堂之間,有一座經常被人群圍繞的雕塑,由上至下雕著公雞、貓、狗和驢子,這可不是流浪動物紀念碑喔,牠們可是格林童話《布萊梅城市音樂家》(Die Bremer Stadtmusikanten)【註】裡的主角呢!這件雕塑的本尊設置於德國城市布萊梅的市政廳旁,而里加這座分身則是布萊梅贈送給友好城市的禮物。

#59 歐洲有許多歷史性的雕塑都流傳著類似的傳說,看到驢子(不過我愈看愈像豬
.gif)

#60 不過許多人似乎不以此為滿足,摸了驢子的鼻子還不過癮,繼續向上探觸狗、貓甚至公雞的鼻子,是否願望太多了呢?










#70 頂端的自由女神米蘿妲(Milda)手上拿著三顆金色的大星星,代表拉脫維亞三個歷史區域Kurzeme, Vidzeme 和 Latgale,這座雕像在1935年拉脫維亞首度獲得自由時落成,整座紀念碑上還刻有各種雕刻,象徵這個民族勤奮工作,重視家庭,追求自由和守護祖國的傳統和意識。









































.gif)



















您以為只有這幾張嗎 ? 當然不是,但為了不模糊焦點
.gif)
.gif)
如果各位看膩了靜態的照片,我也替大家想好了,一個可以讓大家可以有身歷其境的體驗,也就是動態的slideshow file,只需要花費您寶貴的八分鐘時間,足以讓您有親臨拉脫維亞 的感受。 (請務必切成1080p的畫質,會有最佳顯示效果與最佳觀賞畫質,記得開喇叭或攜帶耳機喔
.gif)
以上未完待續。 To be Continued.....
.gif)
.g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